English

“英奇匡国作圣启蒙”

1998-01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蓁蓁 通讯员 潘(钅奇)(钅奇) 我有话说

在温州市碧波荡漾的九山湖畔,温州中学立于一块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,与湖四周繁华的商业区隔水相望。

温州中学是由著名朴学大师、古文字学家、教育家孙诒让先生于1902年创办的,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。该校创办95年来,以勤教好学之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,培养了数百名驰名中外的专家学者,其中仅两院院士(学部委员)就有郑振铎、苏步青、夏鼐、张肇骞、谷超豪、张淑仪、施立明、李启虎等8人。王季思、赵超构、夏承焘、陈光中、陆善镇等著名人士均名列校友榜上。朱自清先生1923年在温州中学任教期间曾写下“英奇匡国,作圣启蒙”之语,正是温州中学立世育人的最好写照。现在,这句话已成为温州中学的校训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市场经济大潮在温州大地涌动,同时也冲击着校园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,温州中学创造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。近几年,学校为国家培养的人才也从“小面积收获”到“大面积丰收”,而且在素质内涵上不断提高。

每每谈到这里,校长程宜泉总是透出一股自豪感。他特别强调一点:温州中学升学率的显著提高并非来自高强度的“应试教育”,而恰恰是因为成功地实行了素质教育,形成了“温中文化”。

程校长认为,成功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。因此,温州中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教学严谨的传统,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,课内求效率,课外倡宽松。教师在课堂上要“精讲”,每堂课只有40分钟,使教师自觉提高讲课效率;对留给学生的作业进行限量,严格限制各种补习,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。从1991年开始,学校提出了“稳定必修课,提高选修课,重视活动课”的课程改革方针,寓教于乐,使活动课和选修课占到总课时的25%以上。宽松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
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。1992年起,学校着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。目前,温州中学有教职工149人,其中特级教师3名,高级教师56名,多数教师能开选修课,能指导一项科技活动或学科兴趣小组。推行素质教育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。程校长说,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多才多艺、多技能、重品德、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,而不是读死书、死读书的“书呆子”。作为造就人才的基础教育,中学时代更要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,这也就是“作圣启蒙”在新时代的内涵。

温州中学党总支书记高庚潭常常把宽松的环境、精干的师资比喻为温州中学手中的两把利器。利器用在哪里?高书记认为最佳用途是编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,把学生的“心”留在校园。温州市区商业极其繁荣,温州中学又恰好毗邻市中心。可是,温中学生们却能够心无旁鹜地专心于学业,主要原因就是有精彩的校园文化吸引着他们。

在温州中学,各种各样有特色、有实效的活动举不胜举。每年,学校都要举办历时1个月的艺术节和为期100天的体育节,以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。艺术节已经连续办了10届,每年参加的学生都在90%以上;而体育节收效更为显著,每届参加的学生比例都达100%。1997年,学校还新增了中学生礼仪表演,并组织学生艺术团向社会公演,反映良好。校广播站和《温中青年报》、《索石》、《籀园春草》等学生刊物也为大批“业余”记者和播音员搭起了展示才华、锻炼能力的舞台。

所有这些活动不仅全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,强健了他们的体魄,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,同时,也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。温中的学生把校园当作自己的乐园,而不是“囚禁”他们在题海里苦熬的“受难所”。对他们来说,校外的各种娱乐场所已失去诱惑力。一位1996年毕业于温州中学的清华学子说:“在母校,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感觉: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我们的校园更可爱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